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
与携带汉坦病毒的鼠类接触、吸入带有病毒的气溶胶,以及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等都可能引发感染。
一般来说,人感染汉坦病毒后潜伏期通常为7-14天。
根据就诊早晚和治疗措施的不同,患者临床表现相差悬殊,典型症状为发热、出血和肾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流行性出血热起病急,进展快,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尤其是姬鼠所携带的汉坦病毒感染,住院病人病死率可高达10%以上。但若能够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可显著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
同时,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指出,只要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主要预防措施为防鼠灭鼠。
此外,接种是个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流行区16-60岁人群应积极到本地区接种点,足程、规范接种,以保护个人身体健康。
二是加强监测,为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全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等实际情况,并结合观测人员、任务量、蛹越冬情况等,今年在全县合理设置了8处测报灯开展诱捕监测。为确保监测质量,按照定人定时的原则,确定1-2名人员负责监测调查和管护工作。监测人员于2月26日起上岗,每天上午7-8点进行观测记录,拍摄虫情照片。目前集中开展了草履蚧、春尺蠖、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的监测调查,共设立4个春尺蠖灯诱监测点,8个美国白蛾监测点,7个杨小舟蛾监测点。及时发布了草履蚧、春尺蠖、美国白蛾、杨小舟蛾发生趋势预报5期,及时上报到国家、省、市业务部门,为上级业务部门发布虫情预报和全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三是推广绿色防控理念,搞好综合治理。砀山县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工作,早打算,早部署,及时定制防治胶带,购置杀虫灯,储备生物类药剂,适时召开全县绿色防控现场会,依托场圃和村镇组建临时防治队,做好区域防治示点,指导林农开展集中防控。今年1月6日就召开草履蚧防治工作会议,对草履蚧阻隔防控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定制了200箱防治胶带,按照防控方案,由县林业局提供部分防治胶带和农药,各镇负责辖区内的防治示范点,每个镇园区示范点至少2个,按照草履蚧阻隔防治技术开展防治示范。在223省道沿线及砀城镇、官庄坝镇、玄庙镇、周寨镇、葛集镇、薛楼园区的区域,组织生态护林员积极开展阻隔防治示范,以点带面有效促进了草履蚧防控工作的开展。2-3月份针对草履蚧出土情况,依托县林场和薛楼苗圃场,成立了两支临时群众防治队(砀山县林场防治队和薛楼苗圃场防治队),主要负责草履蚧的巡查和防治,发现虫情及时汇报,提供防治器械和工人,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提供防治所需的农药,积极对区域进行防治。
4月2-3日,局组织森防检疫站全体人员、各林场和种苗繁育公司森保员共30余人举办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全局森保从业人员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培训班以PPT课件现场讲解、参观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就2020年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技术、防治技术和松材线虫病的调查监测与防控等内容进行专题授课。森防检疫站站长马麟针对我局常发性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形态特征和防治措施进行了讲解,讲解了红松球果害虫的发生现状和调查监测;副站长张玉花主要讲解了松材线虫病发生与危害、松材线虫病监测与防控;测报员高海燕图文并茂地讲解了林业有害生物应监种类的调查技术和业务报表,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培训期间,全体森保员还参观了局长白山生物标本室,森防检疫站工作人员对照实物标本为森保员现场讲解了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
新调整到岗的森保员表示,此次培训内容涵盖全面,授课方式直观易懂,为各自今后更好地做好森防检疫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